CPU性能测评应该要关注完整的功耗性能曲线,而非单一跑分
探索i7-13700K的合理功耗控制方法
上周因为INTEL的设计缺陷问题,研究思考了一下现有CPU的设置与使用情况。
设置摸出137K:0x123微码的bios版本下,电压墙1.35伏、电流墙290安、功耗墙短时170W,长时125W、温度墙85度。
足矣。虽然这样设置,R23跑分下降了10%。可是却比较惊讶地发现,这样设置,自己写的16进程数据分析程序和全auto的成绩相同,而且平均温度还下降了。相应的,噪音也减小了。
也就是说,我日用性能没有受到影响的情况下,理论性能跑分下降了。我的程序压力可也是非常大的。
所以,我认为应该视137K的性能(R23为例)的真实成绩是在上述控制下跑出的27500分。而非网传的30500分。
如果功耗控制不影响日用性能,那跑分的意义是什么
进一步,我得出如下结论
对于CPU性能测评,应该看功耗跑分曲线图,而不应该只看极限功耗下的一个得分。
只有这样,你才能知道自己买的CPU在各种状态下工作时都能发挥出什么样的性能水平。
现在大多谈及CPU性能时,还是看极限跑分跑多少。那是在用极限数值麻痹自己。
这样之所以有问题,是极限功耗下的强U,在低功耗区间通常表现的不那么好。
极限跑分是在误导选购决策
那么,极限功耗对于一个CPU测评来讲,意义何在?用这样的测评结果用来指导购买,得到了什么呢?
这会不会出现“极限跑不到,日用其实不如前几代,心里想着测评数据美滋滋”, 测评媒体“数据是真的,方法是圈子里公认的,结论是你自己得出的,日用差异你也感受不到”
可是,我记的至少有一个例子,因为139K跑分秒撞温度墙,所以需要360水冷。不用360水冷就跑不到“出厂性能”,所以买139K,就需要360水冷。 其实你是在用360水冷压170W,而不253W。 因为除了跑R23,其他任何时候,你都跑不到那么高的功耗。买水冷的钱是多余花的。其实U也是多余买的。
产商和测评媒体,是不是在有意误导DIY圈子呢?
关于170W的解释
以下这个视频测试了多款游戏,发现除了极个别游戏,大多游戏139K在120W处已到达了最好成绩的90%,而170W处就达到了最好成绩。 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Mg411z7VQ 甚至3d mark这种跑分测试,在CPU 100W时就几乎达到了极限功耗的性能。